摩登阁

位置:首页 > 健康生活 > 健康养生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,周围血管病也就是所谓的心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,这种疾病危险性偏高,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身体危害极大,应当得到重视,尽早治疗,今天分享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。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1

周围血管性疾病也被称为周围动脉疾病或闭塞动脉疾病,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。患有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人,动脉变窄或堵塞,血液无法正常流动。50岁以上的人,每200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这种疾病。

通常,周围血管性疾病由动脉硬化症引起。患动脉硬化症的'人,胆固醇和斑块堆积在血管内,动脉中的血凝块可能会造成周围血管性疾病。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患周围血管性疾病。50岁以上的人患病概率会增加,吸烟者、糖尿病患者、超重者以及不做运动的人患此病的概率也较大。高血压、高胆固醇、有心脏病或血管疾病家族病史都会增加患病的概率。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传统医学疗法

1、药物治疗:很多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周围血管性疾病。如果您是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患者,那您应该找到治疗这些病的处方药。它们能帮助患周围血管性疾病的人行走更远的距离。

2、外科手术:当症状严重时,可能需要做手术。

3、切断手术:没有血液流通时组织就会死亡,严重感染的危险会变得极高。当很少或没有血流流入脚或大腿时,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,切断手术可以作为最后的办法。

4、迂回嫁接:在迂回嫁接的过程中,一部分静脉从身体的另一部位被移除,然后嫁接到感」染部位,在堵塞处的周围形成一个绕道。有时除了从身体另外一个部位获取静脉外,医生也会使用一种人造静脉。

5、血栓切除术:当症状突然从血凝块发展而来时,才会进行血栓切除术。手术过程中,医生将一个气球插进血凝块上面的动脉内,随着气球的膨胀和紧缩,血凝块会移除。

6、血栓溶解治疗:如果血凝块造成动脉阻塞,可以运用干涉型X光线和导管来处理血凝块。血栓溶解治疗常常和另一种治疗相结合,例如血管成形术。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水疗法

水环境是促进放松的完美环境。毛水中有节奏地运动和简单地伸展有助于思想和身体放松,减少压力,还有助于降低血压。

此外,摄入以下几种营养补品,对于周围血管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

1、复合维生素B:有助于预防动脉堵塞,防止形成不适当的血凝块。

2、维生素B6:每天50mg,分次剂量为25mg。有助于钙、镁和维生素C的吸收。

3、维生素C:每天1000mg,分次剂量为500mg。心脏健康所必需。维生素C把胆固醇转化为胆汁,加强动脉壁、阻止胆固醇的堆积。

4、辅酶Q10:每天200mg,分次剂量为100mg。增加向心脏组织的氧气供给,帮助降低血压。

5、维生素E:每天400IU。预防动脉内层的损伤,改善循环,增强免疫系统。维生素E可以稀释血液,如果正在服用血液稀释药物,在服用此补充品之前,要向医生咨询。如果没有禁忌,维生素E应和硒一起服用,这样的吸收效果最佳。

6、左旋肉碱:每天500mg,分次剂量为250mg。有效治疗腿抽筋,降低总胆固醇。

7、镁:每天1500mg,分次剂量为750mg。减少总的胆固醇含量。

8、铬:每天200μg,帮助预防胆固醇的堆积。

9、硒:每天400mg,分次剂量为200mg。通过稀释血液,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进一步发作。然而,如果正在服用血液稀释药物,在服用此补品之前,应向医生咨询。还要提醒各位网友,硒不能同时和维生素C一起服用,因为它们会干扰彼此的吸收。

周围血管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2

病因

1、年龄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不断上升。

2、生活习惯

长期站立或坐位,更容易引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,长期卧床或有行动障碍患者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。

3、吸烟

吸烟可以破坏动脉内皮,促进局部炎症反应,从而激活血管内凝血机制,导致血管痉挛、血栓形成等;另外吸烟还可能引起血脂异常,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。

4、动脉疾病

动脉硬化可引起血栓导致血管闭塞,少数情况下,动脉硬化可以导致动脉壁受损变得薄弱,形成动脉瘤。

5、其他

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均可导致周围血管疾病。

治疗

  1、一般治疗

主要是生活习惯的改变,包括戒烟、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、低盐低脂饮食。

  2、药物治疗

深静脉血栓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抗凝药物,肢体肿胀患者可配合服用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;动脉疾病患者除了规律服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外,还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、血管扩张药物以缓解缺血症状。

  3、手术治疗

大部分周围血管疾病需要手术治疗,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,开放手术的创伤及手术风险更大,术后恢复慢,腔内手术创伤小、恢复快,目前应用广泛。

  4、其他治疗

(1)压迫治疗:静脉疾病患者可穿着带有压力梯度的弹力袜。

(2)功能锻炼:动脉疾病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,主要以行走为主,每次行走至缺血症状出现后休息,症状好转后再恢复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