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登阁

位置:首页 > 娱乐资讯 > 开心乐园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,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、含义深刻、简练的固定用语,分为两类一是关于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,二是自然和农业生产的。以下分享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是什么?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1

1、下句是“晚霞行千里”,或者“暮霞行千里”。

2、”朝下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“是一句通俗谚语。

3、”朝下不出门,暮霞行千里“出自唐代的一首诗《占雨》,作者不可考。

4、主要意思是早晨出现霞,预示天气要下雨;傍晚出现霞,预示天气晴朗。

8个有关天气谚语中的气象谚语。

1、天上起了钩钩云,地上不久雨淋淋。

意思是:看到天上有钩状的云,这两天就会下雨了。“钩钩云”气象上叫作钩卷云,它是一种丝缕结构的高云,呈白色,云体很薄,云丝往往平行排列,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,下有较长的拖尾,常分散出现。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,钩卷云出现,多预示着新的天气系统将要移来,天气将要转坏的过程。

2、 若要晴,看山清;若要雨,看山白。

意思是,如果要是晴天,就看山是否清晰,如果要下雨,就看山上是否白蒙蒙的有雾气。

3、 雷公先唱歌,有雨也不多。

指的是热雷雨,这种雨的特征是雷雨范围小,常常是先雷后雨,持续时间短,下了就停,雨量小。

4、 夏雨少秋霜早,夏雨淋透霜期退后。

这句话说的是,夏天如果雨水少,那么这样的天就会提前冷,所以秋霜就会比较早;而夏天下雨比较多的时候,秋霜的时间就会退后,今年的冷天就会来得晚一些。

5、 长五月,短十月,不长不短二八月。

五月指夏天白天长,夜晚短,十月指冬天白天短,夜晚长,二月和八月指春天和秋天

6、 立春晴,一春晴。立春之日雨淋淋,阴阴湿湿到清明。

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气好,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,阳光很灿烂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,那到清明前后,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。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在立春这天下雨,是有一定的坏处的,如果在立春的时候出现了降雨,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就很有可能持续的降雨,并且这样的天气情况,很有可能会持续到清明的时候。

事实上,这种现象正好也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,但是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,可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。那么与之相反,如果在立春这天是晴天,那么就会代表这一年,雨水是相对来说均匀的,农民们是比较喜欢这样的“晴天立春”。正如古人们所说的:“立春是晴天,不用问神仙”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

7、 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。

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。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 ,晚上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,可以出行。

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,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,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、蓝光、紫光被大气散射掉,只有红光、橙光、黄光穿透大气,天空染上红橙色,形成朝霞。

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,所以,“朝霞不出门”。到了晚上,看到晚霞,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,天气将转晴,所以“暮霞行千里”。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,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。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,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 第2张

8、 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。

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立秋”。在民间,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立秋的农谚。这些谚语大多和农作物的收成有关,并且其中都包含有“雨水”的字样。可见,在这个节气里,“雨水”的有无,事关农作物未来的收成。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这句农谚,就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事情的关键在于降雨。

同时,有经验的老农也认为,在“立秋”这一天,假如没有雨水降临,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的收成。

还有很多关于气象的言语,比如:

日头落山胭脂红,不是雨来便是风。

太阳下山一片红,明日天气必定晴。

冬至雨,元宵晴;冬至晴,元宵雨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 第3张

晴雨看星光,满天星,明天晴。

春雾不散必有雨。

久雨现明星,天气将转晴。

冬雾晴,春雾雨;昼雾晴,夜雾雨。

三天北风两天雨。

清晨雾浓,一日天晴。

日转西风半夜雨。

立春头一天;大雪纷飞是旱年。

早风有雨夜风晴,半夜吹风雨淋淋。

山头有雪不种谷。

早上薄薄云,中午晒死人。

一日春雷十日雨。

雷声绕圈转,有雨不久远。

云朝东,一阵风;云朝西,雨直滴;云朝南,雨成团;云朝北,雨没得。

天上星星密又密,地上下得烂如泥;天上星星稀又稀,地上渴死老母鸡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2

天气谚语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准确性有多少?

谚语的字面涵义

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字面涵义:朝霞出现预示着天将下雨,不宜出门;晚霞出现预示着天将转晴,可以远行。

谚语产生的背景

在古代,我国以农业立国,人们靠天吃饭,天气对农业和百姓的影响非常之大。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,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,并以谚语的形式流传下去。

黄河流域之所以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就是因为黄河流域有最广阔的冲积平原,最适合农业发展,而农业发展养活了众多人口,人们又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。九天认为大部分和农业有关的天气谚语从黄河流域流传开来,更适用于北方。

现在我们知道,这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叫相关性,但这种联系并不一定是因果联系。举个例子:通货膨胀年份的失业率较平常年份的失业率降低,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虽有相关性,但失业率降低并不因为通货膨胀,而是因为产业发展带来的大量岗位空缺。

谚语的准确性

长期以来,虽然人们并不理解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的内在因果关系,但却不妨碍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。 在北方地区,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十有八九,虽然不如现今天气预报能准确到时辰,但准确预报几天之内天气的变化已是难能可贵。

“草船借箭”和“诸葛亮借东风”的故事告诉我们,准确预测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有多么重要。反推过来,如果这句天气谚语不准确也就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,也就不会流传到今天,我们也就无从谈起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句天气谚语准确率自然不低。

谚语的局限性

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形成很可能和农业关有关,又是古代流传下来,自然更适用于北方地区。

华南地处热带和副热带,靠近沿海,容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,连续出现晴好的天气,然后很可能生成台风,带来大量的降水。朝霞和晚霞对这些极端天气并不能准确预测。

谚语的科学性

日光斜射在天空中,由于空气的`散射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、橙、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,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的时候。——百度汉语

朝霞晚霞色彩形成的原因

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,太阳光分为紫外线(5%)、红外线(43%)、可见光(52%),可见光是“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”七色光复合形成的。霞之所以呈现多个色彩,就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云层、尘埃和水汽被散射成单色光,云层、尘埃和水汽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 第4张

“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”是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的,红色光波长最长,穿透距离最远,汽车尾灯设计成红灯也正是基于这个原理, 更好地起到警示作用。波长较长的“红、橙、黄” 三色光在散射过程中损失较少,穿透距离较远,形成霞的主要色彩。

云霞与天气的因果联系

我国地处亚洲,常被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所影响。春季和夏季,来自大洋的季风携带大量的水汽。当霞出现的时候预示着空气中不仅有大量的水汽,还有足够多的尘埃微粒和云层,这三者是形成雨的重要条件。

为什么朝霞预示着雨天,晚霞预示着晴天呢?

朝霞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形成,云层裹挟着尘埃和水汽有足够的时间从沿海吹向内陆,随着地势的抬高,温度随之下降,空气对流剧烈,气压不稳,水汽与尘埃结合极易凝成水珠,降落成雨。

晚霞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形成,云层和水汽已经飘过了当地的天空,不会发生空气剧烈对流,气压较为稳定,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。

天气谚语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,不仅对农业种植起到积极作用,而且对人们日常出行更具有现实意义。

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还多了一层现实的教育意义。可以想象某一天,我们和孩子一起正在看朝霞,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今天要下雨了。经过我们一通解释之后,孩子虽然听懂了,可心里或多或少将信将疑。实践证明,天气变化如你所言,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对天文知识的深刻理解。

当今的天气预报虽然可以精确到每个时辰,但古代的天气谚语对我们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当年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王勃路过洪都(南昌)并登上滕王阁,当他看到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景象时,会不会有这句谚语想到明天又是个大晴天而开心呢?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3

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的科学依据在哪里呢?

霞的形成

霞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界现象,分为朝霞和晚霞,顾名思义,就是日出、日落时出现的霞。霞的形成原理,简单来说,就是空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。

太阳发出的辐射没有被云层遮蔽,直射时称作阳光。阳光主要由紫外线、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,占比分别是5%、43%、52%。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。根据电磁波波长的大小排列,可见光分为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光,波长由大到小。

阳光穿过大气层进入人的视线,就会被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散射。这种散射又被称为分子散射。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比起红橙光更容易被散射。

从进入大气层直到到达地面的过程中,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几乎都被散射至天空中,留下了频率较低的红橙光。当空中的尘埃、水汽等杂质越多,红、橙、黄光散射作用越强,色彩越鲜艳,如果有云层夹杂其中,也会染上鲜艳的色彩——这就是令人炫目的彩霞了。

蓝紫光被散射到天空中,由于人眼对于蓝色更加敏感,到达人眼时,紫色被蓝色遮盖,天空在人眼中便呈现为蓝色。

晚霞比朝霞更艳丽?

我们可能会有疑问,为什么在朝霞、晚霞出现时,一般不会出现大片的蓝色天空呢?

这是因为晚霞、朝霞出现时,太阳几乎在人视野的正前方,而此时阳光是斜射的,蓝紫光在散射过程中会衰减或被空气中的尘埃阻拦,于是我们看到的天空就很少呈现出大片的蓝色。但在白天时,太阳是直射的,散射的距离相对更短,蓝紫光衰减量较少,所以我们更容易看到蓝色天空。

朝霞不出门谚语下一句 第5张

晚霞一般比朝霞色彩更鲜艳。这主要是因为当日落时,太阳斜射的距离会比早晨更长,太阳下沉到地平线时,光线到达人的视线路程更远,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更多散射的状况,色彩自然就更鲜艳。

朝霞、晚霞可以预测天气?

早晨天空出现朝霞,这意味着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,空气中已经有云的存在,天气状况因为云的移动,可能会出现不稳定,即可能导致阴雨天气。而且早上气温较低,随着太阳的升高,热作用力会进一步增强,水汽等对流运动会加强,也容易导致阴雨天气。

而晚霞出现时,太阳即将远离地平线,热运动降低,对流运动会减弱,空气层趋于稳定,原来形成的云也会消散,所以当晚天气状况会比较好。同时,晚霞的灿烂也意味着西方天空没有云,太阳才可以一直照射到东部的天空。那么云彩在由西向东移动过程中,基本不会影响到本地的天气。

这句谚语有局地性

我国位于中低纬度,行星风带与气压带分别为西风带、副热带高压带、东北信风带。其中西风带位于北方,东风带位于南方,中部地区是副热带高压带。每年从春季开始,副热带高压带便会北上,在这之前,我国都是处于西风带,天气系统也始终保持由西向东移动的趋势。

但是夏秋季节的时候,华南地区会受到来自海洋热带气旋的影响,出现比较多的台风天气。天气系统又会向西移动,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限制。当热带气旋在洋面形成,会吸收大量水汽,这直接导致台风来临前,华南临海地区的天气会异常晴朗和高温。

所以,从这种情况来看,这句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,明显不适用于夏秋季的华南地区。

但“朝霞不出门,晚霞行千里”还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,只不过,它主要和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状况相符,不适用于华南地区,其预测性便具有很大的局地性。

关于天气的谚语还有许多,比如“布谷催春种”“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”“重阳无雨一冬晴”,等等,都十分有趣,且朗朗上口,便于传播。大体来说,它们都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,但可能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,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发现。

标签:谚语 朝霞